最近是不是感覺AI智能體(Agent)層出不窮? 個個都說能幫你干活,解放雙手。但試了一圈,有的像“玩具”,中看不中用;有的像個“黑盒子”,搞不清它在干嘛,數據安全更是讓人心里打鼓;還有...
2025 年 7 月 26 日至 29 日,RWKV 團隊受邀參加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(WAIC 2025)。RWKV 將在大會上公開最新 RWKV-7s 混合架構,與所有參會者分享 RWKV 的最新技術突破。 7 月 26-29 日,...
貼心小梗概 本文將首先介紹大模型的基礎,包括定義、工作原理與挑戰,逐步探討其應用場景與局限性。接著將介紹RAG技術的崛起,分析其如何通過結合外部知識庫來增強大模型的能力,并詳細闡述R...
作者:洪巖、等閑、陳才、劉軍、王灝廷 Dify 是一個用于構建 AI 原生應用的開源平臺,一個結合了后端即服務(BaaS)和 LLMOps 的綜合性開發平臺。由于其可視化的 AI 應用開發模式(支持聊天助...
作者:來自 Elastic Jeffrey Rengifo 及 Eduard Martin Elasticsearch 與行業領先的 Gen AI 工具和提供商進行了原生集成。查看我們的網絡研討會,了解如何超越 RAG 基礎知識,或構建生產就緒...
當你打開航旅縱橫查看年度飛行報告,一年飛行足跡瞬間具象化,屏幕中往返城市相連,數字躍動,勾勒出喜怒哀樂。交織軌跡見證時光,也留存生活鮮活瞬間。 “超越全國用戶數 99.99%”“飛行時長...
準備出一系列故障定位的經驗分享文章 一款體驗故障定位的神器 故障定位系列-1-接口級故障 故障定位系列-2-共享連接池故障 故障定位系列-3-容器資源故障 故障定位系列-4-波動度故障 故障定位系...
前段時間,我結識了一位前端工程師「1024小神」。他的“戰友”是一臺 MacBook Air M3(8G+256GB),原本用來開發網頁、小程序,綽綽有余。 然而,他的噩夢始于老板輕描淡寫的一個需求。 某天...
作者:辛八 前言 阿里云輕量消息隊列(原 MNS)【1】是一款易集成、高并發、彈性可擴展的消息隊列服務,助力開發者在分布式組件間高效傳遞數據,構建松耦合架構。它憑借輕量化架構、高可靠性...
2020 年,全球人工智能(AI)迎來熱潮,大模型技術席卷全球。 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和科技應用市場之一,中國對 AI 算力的需求早已快速增長,阿里、騰訊、字節跳動等科技巨頭和眾多 AI 初創公...
Meituan-M17 團隊聯合上海交大等機構,分別推出了 OIBench(聚焦高區分度算法題評測)與 CoreCodeBench(聚焦多場景工程級代碼基準)兩大數據集,旨在揭示大模型編程能力真實水平,這兩大數據...
用最少的投入、最快的速度,打造出最優質的產品——這是理想。 在產品研發中,速度、質量與成本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優狀態——這是現實。 如何在這看似無解的困局中尋找破局之道? 今天,我們來...
編者按: 什么樣的技能才能真正決定 AI 智能體的成敗?是更復雜的算法,還是更精妙的提示詞?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,作者的觀點是:構建強大 AI 智能體的關鍵已從“提示詞工程”轉向“上...
DolphinScheduler 準備引入 Copilot 聊天助手啦!借助大語言模型(如 OpenAI),幫助用戶智能編寫 SQL、優化代碼、答疑解惑,大幅提升開發體驗。 咱 DolphinScheduler 也是緊跟上 AI 智能化的...
AI 的浪潮席卷而來,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 AI 的落地應用,無論是為了提升工作效率,還是為了在同事和領導面前展現技術實力,技術先行者們都躍躍欲試。在眾多 AI 落地場景中,**知識庫(Ret...
??5分鐘就能運行起來的AI智能體長什么樣? 我們來設想一個真實場景: 一個倉庫管理部門的IT主管,想讓AI每天自動整理庫存異常,并推送匯總意見給主管。 以前要做這個,可能要: 找程序員寫...
一、項目背景 在社區場景中,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用戶互動數據。這些歷史互動信息對CTR/CVR預估建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,用戶的每次互動都反映了其特定維度的偏好特征。當前,已在多個業務實踐中驗...
引言 Post-Training(即模型后訓練)作為大模型落地的重要一環,能顯著優化模型性能,適配特定領域需求。相比于 Pre-Training(即模型預訓練),Post-Training 階段對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需求...
作者: vivo 互聯網大數據團隊- Wang Lei 本文是vivo互聯網大數據團隊《BI 數據可視化平臺建設》系列文章第3篇。 隨著越來越多代碼的堆積,平臺的運行加載性能也在逐步下降,在不同程度上極大...
線性變換 x'=Ax,其中A是矩陣,x'和x都是向量,這是一種原點不變,且原有的平行關系和倍數關系都不變的空間視角轉換,它轉換的是從不同空間視角來看x這個向量,x'和x其實是同一個向量,只不過...
沒有更多內容
加載失敗,請刷新頁面
編者按: 什么樣的技能才能真正決定 AI 智能體的成敗?是更復雜的算法,還是更精妙的提示詞?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,作者的觀點是:構建強大 AI 智能體的關鍵已從“提示詞工程”轉向“上...
一、項目背景 在社區場景中,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用戶互動數據。這些歷史互動信息對CTR/CVR預估建模具有重要參考價值,用戶的每次互動都反映了其特定維度的偏好特征。當前,已在多個業務實踐中驗...
作者:孤弋 引言 Python 作為當今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之一,從 2008 年 Python 3.0 的發布到 2024 年 Python 3.13 的正式發布,以及 2025 年計劃發布的 Python 3.14,十六年的演進過程不僅見證...
一、前言 在云原生架構高速迭代的背景下,基礎設施的性能瓶頸與安全隱患成為技術演進的關鍵挑戰。本文系統記錄了團隊基于Rust語言改造Nginx組件的完整技術路徑:從接觸Cloudflare的quiche庫,...
編者按: 當你在使用 ChatGPT、Claude 或 Perplexity 時,是否好奇過為什么它們不僅能夠回答你的問題,還能主動挖掘相關信息、交叉驗證事實性信息,甚至提出你沒想到的關聯問題?為什么同樣是...
導讀 主要概述百度搜索業務數據建設的創新實踐,重點圍繞寬表模型設計、計算引擎優化和新一代業務服務交付模式(圖靈3.0開發模式)三大方向,解決了傳統數倉在搜索場景下面臨的諸多挑戰,實現...
作者: vivo 互聯網服務器團隊- Zhang Jing 本文以游戲周周樂的幸運碼為切入點,針對其生成過程中涉及的隨機性、唯一性及高并發等特點,設計了一種基于號段+子碼的創新架構。該方案不僅在生成...
一、概述 伴隨著大模型的性能提升、成本下降,在Web在線對話場景以外,大模型也越來越多的被集成到傳統業務場景。 在大模型API交互模式、業務集成模式經百家爭鳴現已趨于穩定的背景下,Sprin...
作者:京東零售 邢成 引言 多個進程或線程同時(或著說在同一段時間內)訪問同一資源會產生并發問題。 銀行兩操作員同時操作同一賬戶就是典型的例子。比如A、B操作員同時讀取一余額為1000元的賬...
日志中臺是百度內部針對打點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,作為公司日志數據的唯一入口,承擔以下核心職能:1.功能覆蓋:提供從數據采集、傳輸、存儲到查詢分析的一站式服務,支持產品運營分析、...
一、背景 使用過Redis的同學肯定都了解過一個說法,說Redis是單線程模型,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? 其實,我們常說Redis是單線程模型,是指Redis采用單線程的事件驅動模型,只有并且只會在一...
美團信息安全技術團隊核心服務升級JDK 17后,性能與穩定性大幅提升,機器成本降低了10%。高版本JDK與ZGC技術令人驚艷,且Java AI SDK最低支持JDK 17。本文總結了JDK 17的主要特性,然后重點分...
百度垂直搜索系統將搜索核心能力賦能阿拉丁(百度搜索特型結果)、垂直領域搜索、應用內搜索等場景,支撐了數百個檢索場景、百億級內容數據的檢索。隨著接入業務數量和數據量不斷增長,系統在...
一、前言 在高并發推薦引擎場景中,C++的極致性能往往以開發效率為妥協,尤其在業務頻繁迭代時,C++的開發效率流程成為顯著瓶頸。傳統嵌入式腳本(如Lua)雖支持動態加載,但其與C++的交互成...
本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,為“大模型小白”解析Transformer的核心原理,包括其與大模型的關系、自注意力機制、多頭注意力機制、位置編碼、Encoder和Decoder的組成等內容,幫助讀者全面理解這一...
編者按: AI 智能體到底應該如何構建?是追求復雜的端到端解決方案,還是回歸軟件工程的本質思維? 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文章,作者的觀點是:智能體本質上就是軟件,應該用嚴謹的軟件工程原...
代碼評審時,發現在線程池中使用InheritableThreadLocal上下文會使其中的線程變量失效,無法獲取到預期的變量值,所以對問題進行了復盤和總結。 1. 先說結論 InheritableThreadLocal 只有在父...
作者:vivo 互聯網大數據團隊- Quan Limin 本文是vivo互聯網大數據團隊《vivo Pulsar萬億級消息處理實踐》系列文章第1篇。 文章以Pulsar client模塊中的Producer為解析對象,通過對Producer數...
本文詳細介紹了大型語言模型(LLM)的結構、參數量、顯存占用、存儲需求以及微調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點,包括Prompt工程、數據構造、LoRA微調方法等。 微調相關知識介紹 ? 1.1. 認識大模型 在介...
作者:vivo 互聯網前端團隊- Su Ning 本文通過depth-anything獲取圖片的深度圖,同時基于pixi.js,通過著色器編程,實現了通過深度圖驅動的偽3D效果。該方案支持鼠標/手勢與手機陀螺儀雙模式...
沒有更多內容
加載失敗,請刷新頁面